一、广东李时珍和福建李时珍的区别?
李时珍这个明代大医学家、大药理学家,大名医,既不是广东省籍贯,也不是福建省籍贯,也没有长期居留在二省任意地方,他是湖北人,长期职业生活在湖北。
所谓“广东李时珍”还是“福建李时珍”都是对医术精湛者的美誉是外号。
二者的区别就是各自省份的不同,一个是广东的名医(药理学家),一个是福建的名医(药理学家)。
二、李时珍的名句?
1、安谷则昌,绝谷则亡。——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
译文:五谷之气安定就昌盛,五谷之气断绝就灭亡。
2、醴,薄酒也,泉味如之,故名。——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醴泉》。
译文:醴,就是度数不高的酒,清泉的味道和它很相近,因此得名。
3、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张子和汗吐下三法》。
译文:人的身体不外乎表和里,气血也不过是虚和实。
4、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灵则气泄,寒则气收。——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诸气》。
译文:劳累就会导致气血消耗,思虑就会导致气血凝结,过热就会导致气血发泄,寒冷就会导致气血收紧。
5、饮有五:支、留、伏、溢、悬也。皆生于湿。——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痰饮》。
译文:清稀的饮病有五种情况:支、留、伏、溢、悬也。都产生于湿气。
6、海乃百川之会。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而地在其中。——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碧海水》。
译文:海是百川的交汇处。天地四方,都与海水相通,地就在海水中间。
7、其水浓者,秤之重于他水。煎之上有盐花,此真乳液也。——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乳穴水》。
译文:那些水质骗浓的,称量起来比其他的水要重。用火煎时水上面有盐花,这是真正的乳液。
8、故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气和,营卫乃行,常有天命。——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
译文:因此血不可以不养,卫气不可以不使其温和。如果血气温和了,营气卫气就正常运行了,就可以常常与天命相合了。
9、诸有玉处山谷水泉皆是也。太华山有玉水溜下,土人得服之,多长生。——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玉井水》。
译文:那些有玉存在的山谷里流出的泉水就是玉井水。太华山有玉水流出,当地人喝了这些水,大多长寿。
10、卤水。此乃盐初熟,槽中沥下黑汁也。盐下沥水,则味苦不堪食。今人用此水,收豆腐。——出自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盐胆水》。
译文:卤水。这是盐刚成熟时,从槽中滴下的黑汁。盐滴下的黑水,味道很苦不能吃。现在的人用这个水,凝固收取豆腐。
三、李时珍的简介?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拓展资料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另有同名电影(赵丹主演)、电视连续剧、小说等。中文名: 李时珍 外文名: Li Shizhen 别名: 字东壁,号濒湖,自号濒湖山人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湖北省蕲春县 出生日期: 1518年7月3日(合新历7月13日) 逝世日期: 1593年 职业: 医学家、药物学家 代表作品: 《本草纲目》 生活朝代: 明
四、李时珍的笑话?
李时珍笑话如下:
李时珍出生那天,他的父亲李言闻正在雨湖上打鱼。
平常运气还不错,这一次却连下几网都空手而归,李言闻很丧气。最后一网拉起来感觉沉甸甸的,心中暗喜,以为是条大鱼,原来是一块大石头。
李言闻叹道:石头呀石头,我与你无冤无仇,今日为何捉弄我?叫我愁上加愁。石头突然也说话了:石头呀石头,前来贺喜不用愁。先生娘子快落月,不知先生有何求?
原来这石头就是雨湖神。
李言闻急忙赶回家,正好李时珍生下地,于是给他起名叫“石珍”。当晚李言闻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仙人铁拐李前来道喜说:“时珍时珍,百病能诊。做我高徒,传我名声。”
五、李时珍的导演?
宁海强,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中国内地导演、演员,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影视系。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宁海强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43年1月26日
星座
水瓶座
籍贯
山东蓬莱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山东省烟台市蓬莱
学业信息
毕业院校
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影视系
职业信息
职业
演艺
影视导演
其他信息
代表作品
决战时刻
黄埔军人
弹道无痕
百团大战
主要成就
第1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解放军金星奖最佳导演奖
六、怎样的李时珍?
坚持不懈的李时珍,不畏艰难的李时珍
七、李时珍的后人?
李时珍有后代,他有一个儿子,名叫李建元。
其他亲属成员
祖父:为铃医(走方郎中)。
父:李言闻,字子郁,号月池,当地名医,曾封太医院吏目。
兄:李果珍。
李时珍的学术想法和研究技巧很有特色,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自己的操作经验为基础,改善了古代科学技巧,积累了科学研究的新经验。李时珍成功地运用了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批判继承和历史考证技巧。
八、李时珍的后代?
李时珍有四个儿子,李建中、李建元、李建方、李建木。
李建中,李时珍长子,明嘉靖43年甲子科举人,明隆庆五年(1571)任河南省光山县教谕。明万历三年(1575),李建中擢四川蓬溪县知县。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着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九、李时珍的来源?
李时珍是明朝医生,李时珍应该就是来源于明朝,著作(本草纲目)
十、李时珍编写的?
李时珍精心照料父亲,使父亲的病开始好转。在此时刻里,他完成了《濒湖医案》、《三焦客难》、《命门考》、《五藏图经》、《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著作。这些著作都凝聚着李时珍父子之间的深情厚谊。比如,《濒湖脉学》就是李时珍在父亲《医学八脉法》、《四诊发明》的基础上写成的。
中医的脉学,自《内经》开创以来,历代都有论述。东汉张仲景对评脉的辨证论述,散见各篇,未成专著。两晋王叔和著有脉经12卷,因时代久远,散失太多,到《旧唐志》只留下两卷。李时珍本着“涉猎群书,搜罗百代”的治学灵魂,除广收经典外,还涉及上自太仓、启玄、叔和之学,下至唐宋金元诸名流脉学著作达48家之多,在此基础上删繁就简,写成了集脉学著作大成的《濒湖脉学》。第一次以27脉“歌诀”及“四言举要”,解决了通俗切用的难题,并批判了《脉诀》的谬误。
《濒湖脉学》全书仅2万多字,然而字字斟酌,深入浅出,句句通俗,且俗不伤雅。以脉论医,明理切用,音韵协调,易读易记,故风行天下成为后世脉学的指南。我们今天全国中医院校的脉学教材,大多取材于这本经典著作。
在这个时期里,李时珍还写了《命门考》、《奇经八脉考》等著作。
与此同时,他对《内经》、《抱朴子》、《千金要方》等古籍,以及药王庙中的针灸铜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李言闻旧病复发,医治无效去世。临终前,他嘱咐李时珍要克服困难,尽快地将《本草》重修好。
几年以后,李时珍同哥哥李果珍一起,将父亲与去世已久的母亲张氏合葬在雨湖畔的蟹子地。至今,这座合葬墓还在秀丽的雨湖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