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小编将目录一览:
1、五味子每天认识一味中药。别名:菋[wèi、会及、[chízhū]、玄及、五梅子、面藤、山花椒;性味:性温、味甘,酸、归肺,心、肾经。南北五味子的区分:北五味子:籽小肉厚、果肉紧实、紫红色或红色。
2、还是那个道理,五味子,味酸,犹善收敛固涩,专治肾虚精关不固者。补肝:降低转氨酶五味子中的木质素类成分和五味子粗多糖可以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清转氨酶,具有抗肝损伤的影响。
3、醋五味子:取净五味子,照醋蒸法蒸至黑色。用时捣碎。本品形如五味子,表面乌黑色,油润,稍有光泽。有醋香气。
4、何是五味子五味子有点像花椒,尤其是晒干以后,又叫山花椒,然而和花椒不是同一种味道。
5、别名:玄及、会及、五梅子药用部位:果实药材性状:本品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子1~2,肾形,表面棕*,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微酸。
6、有一定的滋阴影响,阴虚的人可以用五味子。五味子补肾阴还是肾阳既补肾阴也补肾阳。
1、五味子分南北两种,且北五味子质量比南五味子精良。北五味子为落叶木质藤本,单叶互生,叶片较薄,叶缘有齿轮,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南五味子为常绿木质藤本,叶片革质近纸质,产于华南、四川等地。
2、北五味子质比南五味子优良。北五味子呈不制度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1~2,肾形,表面棕*,有光泽,种皮薄而脆。
3、无论从形态还是药用价格上来看南北五味子的区别还是挺大的,药用价格上认为北五味子比南五味子更优良。北五味子:北五味子的幼叶背面被柔毛,雄蕊4~5(6)枚,不形成肉质花托,药室外侧向开裂,花乳白色或淡粉色。
4、药理影响的区别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的7种主要木脂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保肝降酶影响,而五味子的有效成分醇甲还具有广泛中枢抑制影响,并且有安定药的影响特点。从药理镇咳影响比较,证明南五味子确高于五味子口。
5、南五味子粒较小,红色,皮发抱,肉较薄,质量较差。产四川、湖北、陕西,河南三门峡、山西、云南等地。北五味子以紫红色、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者为佳。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
6、但与南五味子不同的是,但北五味子更多的是被广泛运用于盗汗、心悸失眠、久泻、自汗、咳喘、遗精等方面的治疗。同时在使用通常搭配其他中药材,进而发挥其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影响。
1、可见,地域对南五味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影响很大,质量控制及实现药材的道地性非常有必要。
2、北五味子质比南五味子优良。北五味子呈不制度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1~2,肾形,表面棕*,有光泽,种皮薄而脆。
3、南五味子粒较小,红色,皮发抱,肉较薄,质量较差。产四川、湖北、陕西,河南三门峡、山西、云南等地。北五味子以紫红色、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者为佳。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
4、分布地区不同:南五味子产于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5、五味子分南北两种,且北五味子质量比南五味子精良。北五味子为落叶木质藤本,单叶互生,叶片较薄,叶缘有齿轮,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南五味子为常绿木质藤本,叶片革质近纸质,产于华南、四川等地。
1、(1)北五味子一等,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皱缩,肉厚,质柔润。内有肾形种子1-2粒。果肉味酸,种子有香气,味辛微苦。干瘪粒不超过2%。二等,表面黑红,暗红或淡红色,皱缩,肉较薄,干瘪粒不超过20%。其他同一等。
2、研究人员认为,薄层色谱法不仅可以用于鉴别不同产地的华中五味子果实和绿叶五味子、红花五味子及翼梗五味子果实,而且对其有效成分含量可以做出初步的判别。
3、科研人员觉得,薄层色谱法不仅可以用于鉴别不同产地的华中五味子果实和绿叶五味子、五味子及翼梗五味子果实,而且对其有效成分含量可以做出初步的判别。
北五味子质比南五味子优良。北五味子呈不制度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1~2,肾形,表面棕*,有光泽,种皮薄而脆。
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的7种主要木脂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保肝降酶影响,而五味子的有效成分醇甲还具有广泛中枢抑制影响,并且有安定药的影响特点。从药理镇咳影响比较,证明南五味子确高于五味子口。
南五味子粒较小,红色,皮发抱,肉较薄,质量较差。产四川、湖北、陕西,河南三门峡、山西、云南等地。北五味子以紫红色、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者为佳。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