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基本会计准则包括哪些内容和内容 基本会计准则包括哪些内容? 基本会计准则包括什么

一、基本会计准则包括哪些内容? 它们是: 1号——存货准则; 2号——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3号——投资性房地产…

一、基本会计准则包括哪些内容?

它们是:

1号——存货准则;

2号——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3号——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4号——固定资产准则;

5号——生物资产准则;

6号——无形资产准则;

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8号——资产减值准则;

9号——职工薪酬准则;

10号——企业年金基金准则;

11号——股份支付准则;

12号——债务重组准则;

13号——或有事项准则;

14号——收入准则;

15号——建造合同准则;

16号——政府补助准则;

17号——借款费用准则;

18号——所得税准则;

19号——外币折算准则;

20号——企业合并准则;

21号——租赁准则;

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

23号——金融资产转移准则;

24号——套期保值准则;

25号——原保险合同准则;

26号——再保险合同准则;

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

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准则;

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

30号——财务报表列报准则;

31号——现金流量表准则;

32号——中期财务报告准则;

33号——合并财务报表准则;

34号——每股收益准则;

35号——分部报告准则;

36号——关联方披露准则;

37号——金融工具列报准则;

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准则。

二、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的制定吸收了当代财务会计学说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当前会计实务提高的内在需要,体现了国际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提高动态,构建起了完整、统一的财务会计概念体系,从不同角度明确了整个会计准则需要解决的基本难题。

三、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用包括?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

基本准则提纲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务会计报表要素;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等十一章内容。

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指导下,处理会计具体业务标准的规范。其具体内容可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财务报告准则三大类,一般业务准则是规范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要求,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职工薪酬、所得税等。

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是对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会计难题做出的处理规范;如生物资产、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合并会计报表等。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通用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等。

应用指南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具体准则进行强化,解决实务操作,包括具体准则解释部分、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部分。

扩展资料

企业会计准则

第十二条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诚可靠,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领悟和使用。

第十五条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四、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用规范?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等民族或者地区在其会计准则制定中,通常都制定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它既是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有关民族或地区会计准则的概念基础,也是会计准则制定应当遵循的基本法则。

我国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

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统驭地位。

同时,我国会计准则属于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

根据《立法法》规定,我国的法规体系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

一是法律;

二是行政法规;

三是部门规章;

四是规范性文件。

其中,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由民族主席签发。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务院总理签发。部门规章由国务院主管部门部长以部长令签发。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属于部门规章,是由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以第33号部长令签发的;

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属于规范性文件;

2007年11月16日和2008年8月7日财政部又分别印发了第1号和第2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二)基本准则的影响

基本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影响主要如下:

一是统驭具体准则的制定。基本准则规范了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计量制度、财务报告等在内的基本难题,是制定具体准则的基础,对各具体准则的制定起着统驭影响,可以确保各具体准则的内在一致性。

我国基本准则第三条明确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即基本准则)”。

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中,各项具体准则也都明确规定按照基本准则的要求进行制定和完善。

二是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具体准则尚未规范的新难题提供会计处理依据。

在会计实务中,由于经济交易事项的不断提高、创造,一些新的交易或者事项在具体准则中尚未规范但又急需处理。

这时,企业不仅应当对这些新的交易或者事项及时进行会计处理,而且在处理时应当严格遵循基本准则的要求,尤其是基本准则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与计量等方面的规定。

因此,基本准则不仅扮演着具体准则制定依据的角色,也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具体准则尚未做出规范的新难题提供了会计处理依据。

从而确保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所有会计实务难题的规范影响。

五、企业会计准则提高的基本阶段?

我国会计准则制度变迁历程分为国际会计惯例引入进修、国际会计准则进修借鉴、会计制度统一完善、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四个阶段。

(一)国际会计惯例引入进修阶段(1979—1992年)这一阶段的起点标志是1979年颁布的《关于中外合资工业企业财务会计难题的若干规定》,终点标志是1992年11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3项行业会计制度和10项行业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1979年颁布的《关于中外合资工业企业财务会计难题的若干规定》和1985年的《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第一次参照国际惯例设计了会计制度,其规定的会计核算一般要求、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处理技巧、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内容均进修、借鉴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通用的会计处理技巧和程序。

(二)国际会计准则进修借鉴阶段(1993—2000年)这一阶段的起点标志是1993年7月1日正式实施1992年颁布的“两则”、“两制”,终点标志是财政部于2000年12月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要求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进修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开始采用会计准则,并结合国情,采取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办法实施“两则”、“两制”。针对“琼民源”等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案,我国于1997年发布了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从1998年起开始实施),到2001年底我国已颁布了16项具体准则,标志着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逐步建立。

(三)会计制度统一完善阶段(2001—2006年)这一阶段的起点标志是自2001年1月1日起《企业会计制度》的正式施行(暂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并鼓励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执行),终点标志是2006年2月财政部正式发布39项新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企业会计制度》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实现了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企业的会计制度的统一。2001年颁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颁布《小企业会计制度》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会计制度体系。

(四)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阶段(2007年以后)这一阶段的起点标志是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39项新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一阶段以会计准则全面取代会计制度(除少数准则保持中国特色外),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全面趋同,进一步缩小了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是中国会计国际化趋同的显著标志。

六、政府单位部门基本简介

政府单位部门基本简介

政府一个组织庞大、职能复杂的机构,为了有效管理和协调各项事务,政府将自身划分为各个不同的部门和单位。这些政府单位部门在民族的治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职能。

政府单位部门是政府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涵盖了经济、教育、卫生、环境、交通、科技等各个领域。各个政府单位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和职业重点,他们通过制定各项政策和法规,推动民族的提高和提高。

经济部门

经济部门是政府中最重要的部门其中一个,负责民族经济的规划、管理和监督。经济部门的核心职能包括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促进经济提高、调节经济运行等。相关的政府单位包括民族提高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民族税务总局等。

民族提高和改革委员会是负责民族宏观经济调控和提高规划的重要机构。他们制定和实施民族经济提高战略和政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财政部负责民族财政收支的管理和监督,制定财税政策,保障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平衡。

民族税务总局负责税收的管理和征收职业,确保税收政策的有效执行。

教育部门

教育部门是负责民族教育事务的重要部门,承担着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职责。教育部门的职能包括制定教育政策、监督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改革等。相关的政府单位包括教育部、民族教育考试院、教育部直属高校等。

教育部是民族教育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机构,制定教育提高规划和政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民族教育考试院负责高考、中考等民族教育考试的组织和管理职业,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

教育部直属高校是由教育部直接管理的高等院校,是民族重点培养和科研机构。

卫生部门

卫生部门是负责民族卫生健壮事务的部门,承担着保障人民健壮、防控疾病的重要任务。卫生部门的职能包括制定卫生政策、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监督卫生服务质量等。相关的政府单位包括民族卫生健壮委员会、医疗保障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

民族卫生健壮委员会是负责民族卫生健壮事务的最高决策机构,制定卫生健壮政策和规划,协调各级卫生部门的职业。

医疗保障局负责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医疗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食品和药品的监督和管理职业,保障食品和药品的安全和质量。

环境部门

环境部门是负责民族环境保护和天然资源管理的部门,承担着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提高的重要任务。环境部门的职能包括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推进环境监测和治理、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等。相关的政府单位包括生态环境部、民族林业和草原局、水利部等。

生态环境部是民族环境保护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职业的开展。

民族林业和草原局负责民族森林和草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利部负责民族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规划,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交通部门

交通部门是负责民族交通运输事务的部门,承担着保障交通运输安全、促进交通提高的重要任务。交通部门的职能包括制定交通政策、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交通运输秩序等。相关的政府单位包括交通运输部、民航局、铁路局等。

交通运输部是民族交通运输事务的最高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交通运输政策,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的提高。

民航局负责民航运输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民航安全和服务质量。

铁路局负责铁路运输的管理和规划,促进铁路建设和运营的安全和提高。

科技部门

科技部门是负责民族科技创造和科技提高的部门,承担着推动科技提高、提升民族科技实力的重要使命。科技部门的职能包括制定科技提高政策、推动科技创造和转化、管理科技资源等。相关的政府单位包括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民族天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

科技部负责民族科技提高的决策和管理职业,推动科技创造和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院是民族最高的科学研究机构,负责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创造。

民族天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管理和分配民族天然科学基金,支持和推动杰出科学研究项目的开展。

以上仅是对政府单位部门的基本简介,实际上政府单位部门众多,各自职责不尽相同,但他们共同致力于民族的提高和民生的改善。

七、小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内容包括

小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内容包括

随着中国小企业经济的蓬勃提高,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为了满足小企业特殊需求而制定的会计准则,不仅与民族会计准则体系平行存在,而且其内容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篇文章小编将介绍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内容,帮助小企业更好地领悟和应用。

1. 会计主体确认和会计期间

小企业会计主体可以由具有一定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成。在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时,会计主体需要按照与其企业经济业务相适应的会计期间进行会计核算。通常情况下,小企业可以选择年度为会计期间进行核算。

2.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小企业应按照货币计量制度衡量其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关的会计处理技巧包括购买和出售资产、计提和支付应收账款、计提和支付应付账款等。小企业还应对其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和摊销,并根据需要计提坏账准备。

3. 收入和费用

小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应按照实现收益的制度,将其收入与相关的费用匹配。收入可能来自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相关的费用则包括购买和生产商品的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小企业还需要对其存货进行期末盘点,并计算存货跌价准备。

4. 规定的会计报表

小企业需要按照规定的会计报表格式编制和披露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般而言,小企业至少需要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反映其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5. 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

小企业需要周期性地编制财务报告,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披露。这些财务报告包括年度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和临时财务报告等。同时,小企业还需要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在合适的情况下向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财务报告。

小编归纳一下

通过这篇文章小编将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内容。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小企业特殊需求而制定的,其内容与民族会计准则体系平行存在。小企业应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确认会计主体和会计期间,衡量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匹配关系,编制规定的会计报表,并完成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职业。小企业在运用小企业会计准则时需要保持专业性并合法合规地进行会计核算,推动小企业的经济提高。

八、怎样了解政府接待基本常识?

一、当面接待礼仪:

1、上级来访,接待要周到。对领导交代的职业要认真听、记;领导了解情况,要如实回答;如领导是来慰问,要表示诚挚的谢意。领导告辞时,要起身相送,互道“再见”。

2、下级来访,接待要亲切热诚。除遵照一般来客礼仪接待外,对反映的难题要认真听取,一时解答不了的要客气的回复。来访结束后,要起身相送。

二、电话接待礼仪:

电话接待的基本要求:

1、电话铃一响,拿起电话机自报家门,接着,再询问对方来电的意图等。电话交流要认真领悟对方意图,并对对方的谈话作必要的重复和附和,以示对对方的积极反馈。

2、应备有电话记录本,重要的电话应做记录。

3、电话内容讲完,应等对方结束谈话再以“再见”为结束语。对方放下话筒之后,自己再轻轻放下,以示对对方的尊敬。

三、引见时的礼仪:

1、到办公室来的客人与领导见面,通常由办公室的职业人员引见、介绍。在引导客人去领导办公室的路途中,职业人员要走在客人左前方数步远的位置,忌把背影留给客人。在陪同客人去见领导的这段时刻内,不要只顾闷头走路,可以随机讲一些得体的话或者介绍一下本单位的大概情况。

2、在进领导办公室之前,要先轻轻叩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切不可冒然闯入,叩门时应用手指关节轻叩,不可用力拍打。进入房间后,应先向房里的领导点头致意,再把客人介绍给领导,介绍时要注意措词,应用手示意,但不可用手指指着对方。介绍的顺序一般是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同志介绍给女同志;如果有好几位客人同时来访,就要按照职务的高低,按顺序介绍。

3、介绍完毕走出房间时应天然、大方,保持较好的行姿,出门后应回身轻轻把门带上。

九、政府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

政府的基本职能包括:

1.政治职能: 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是指政府为维护民族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民族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

2.经济职能: 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民族经济的提高,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随着中国规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3.文化职能: 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灵魂文明,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提高的重要保证。

4.社会职能: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

5.运行职能: 政府职能必须通过各个管理环节才能实现,从政府职能管理经过来看,行政职能又包括一系列的运行职能。

6.决策职能: 决策职能是行政管理经过的首要职能。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经过。

7.组织职能: 为有效地实现既定管理既定行政管理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建立行政组织机构,确定职位,职责和职权,协调相互关系,将组织内部各个要素联结成有机的整体,使人财物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就是组织职能。

8.协调职能: 协调活动是行政管理经过的重要环节。由于行政管理归根到底就是要设计和保持良好的行政环境,使大众能在组织内协调地开展职业,有效地完成行政目标。

9.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这是按行政规划标准,来衡量规划完成情况并纠正规划执行中的偏差,确保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10.监督职能: 监督职能。政府在社会中应当起到一个掌舵人的影响,按照符合社会道德法律、规范标准,引导、监督社会各个生产生活环节。当然,政府的监督必需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不能无限扩大其职能。

十、政府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政府的基本职能包括:

1.政治职能: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是指政府为维护民族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民族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

2.经济职能: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民族经济的提高,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随着中国规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3.文化职能: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灵魂文明,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提高的重要保证。

4.社会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

5.运行职能:政府职能必须通过各个管理环节才能实现,从政府职能管理经过来看,行政职能又包括一系列的运行职能。

6.决策职能:决策职能是行政管理经过的首要职能。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经过。

7.组织职能:为有效地实现既定管理既定行政管理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建立行政组织机构,确定职位,职责和职权,协调相互关系,将组织内部各个要素联结成有机的整体,使人财物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就是组织职能。

8.协调职能:协调活动是行政管理经过的重要环节。由于行政管理归根到底就是要设计和保持良好的行政环境,使大众能在组织内协调地开展职业,有效地完成行政目标。

9.控制职能:控制职能。这是按行政规划标准,来衡量规划完成情况并纠正规划执行中的偏差,确保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10.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政府在社会中应当起到一个掌舵人的影响,按照符合社会道德法律、规范标准,引导、监督社会各个生产生活环节。当然,政府的监督必需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不能无限扩大其职能。扩展资料:政府职能在公共行政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为:(1)政府职能满足了公共行政的根本要求;政府职能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路线。(2)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机构是政府职能的物质载体。政府机构的设置必须依据政府职能这一重要标准。(3)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机构改革必须要根据政府职能的变化来进行,确定政府职能的增、减、分、合,接着再相应进行政府机构的调整和改革。(4)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公共行政的最终目标在于追求行政效率的不断提高。检验行政效率高低的标准,就是整个政府职能发挥的好坏。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